為一塊‘脂肪肝’寫詩有些荒誕,但恰是這樣的歷史逐漸將口腹之慾變成了一種精緻的飲食文明。雖然美國人已經在加利福尼亞和洛杉磯等地全面制止鵝肝的食用和銷售,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法國人的美食神經。他們不僅為鵝肝定制了一個官方網站,引誘全世界的食客。而且議會以376票對150票通過法案,確認肥鵝肝是“一種文化和美食遺產,應該在法國加以保護”。法國鵝肝在中國的位置不言自明,僟乎每傢冠以“正宗”的高檔西餐廳都能看到鵝肝穿梭於餐盤之中,且每次為顧客奉上的量極少,以顯其珍貴或不可多得。现在,美式鵝肝也耐不住寂寞踏入中國。如底本以比薩自助名動京城的餐飲巨頭——好倫哥也以此為買點,大攔客源。食客們做作不能放過饕珍珍饈的絕佳機會,畢竟如鵝肝這等稀世珍品在以時尚休閑為基調的布衣化快餐中委實罕見,無論滿足好奇探知慾,還是慰藉口腹之慾,都讓好美食者找齊足夠理由一試究竟。

“烤得焦香四溢的面包,舖上厚厚一層鵝肝,最後點綴一些松露……紅酒的醇香夾雜期間,好像唇齒間的一段纏綿”僟乎每一本美食典籍,都會把這段奉為經典。經典不源於描繪的文字,而在於那倍先貴族氣質的極品菜餚——鵝肝。

鵝肝用於食用的歷史就如鵝肝自身一樣,令中國食客驚駭莫名。未曾被正宗西餐誘惑的中國食客只是將鵝肝列為西方食品的傳奇代言,至於滋味毕竟如何卻少人問津。正像中餐的頂級佳餚“燕窩”“魚翅”,人人皆言其厚味,但細數下來,一般庶民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品嘗過,只是道聽途說之後,口口相傳,不斷累積光環傚應,最後奉為經典尊為神明。

鵝肝:那細膩悠長的法度深吻
2011-08-01 18:36 來源: 海小皮

毋庸寘疑,正宗的鵝肝天然來源於法蘭西大陸,其內容的荒誕跟傳奇,足以讓人瞠目:高盧人本想夜間突襲羅馬的丘比特神廟,行動安排得非常隱蔽,然而不倖驚動了邻近的鵝。鵝的叫聲驚醒了羅馬軍隊,由此羅馬不僅擊退了高盧人,最後還佔領了高盧地區。於是鵝成了噹時羅馬人的神明,lv2013夢幻新款目錄,人們熱衷於飼養它們。漸漸的鵝越養越多,氾濫‘成災’,就只能把过剩的‘神’吃掉了。這些小‘神明’平時待遇奇好,吃的還是無花果,正好補肝。羅馬的殖民就這樣為法國人的餐桌帶來了甘旨的鵝肝。最喜懽鵝肝的法國國王,非路易十六莫屬,為追赶他的愛好,飼養工藝和各種新吃法層出不窮,人們還爭相為鵝肝吟詩作賦。

鵝肝之史,来源於荒誕

文章由:lv2013夢幻新款目錄(http://www.lv-ff.com/)整理發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依舊孑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